技術提供:Blogger.
website facebook twitter

Liubb Say...

All I know is that I know nothing.

    • All
    • JavaScript
    • HTML&CSS
    • 歷史
    • 閱讀
    • 網站
    • 電影
    • 軟體
    • 旅行
    • 哲學
    • 科學
    • 思考
    • 知識
    • 音樂

    費曼是誰呢?老套一點的說: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簡單一點的說,他超酷。

    Continue Reading

    為什麼我一直在分心咧?

    你有想過為什麼會一直分心嗎?你沒有嗎?沒關係,因為我有。而且我實在是受夠了,所以才有這篇文章來搞清楚「大腦到底在分心什麼?」,分心,其實是因為大腦處在——發散模式。大腦存在兩個思考模式:專注模式(focused mode)、發散模式(diffused mode)。

    Continue Reading

    你的行為決定你相信的價值,決定你的本質。沙特的名言是:「存在先於本質」,維基有一段解釋這句話的意思講得極好,我直接引用這段:
    『除了人本身之外沒有先天決定的道德或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卻有選擇的自由。當評價一個人時,要評價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的身份,因為人的本質是透過行為被定義的,「人就是他行為的總和」。』

    沒有人有權利指責他人該怎麼做,但對於人心裡依舊會有著不同的評價,因為我們有自己相信的價值。你憑藉自己相信的價值來做選擇,而那些選擇最終會決定你的行為,並且決定你的本質。

    Continue Reading

    每個意志的活動都有自身的動機,要是沒有動機,意志活動就不會出現。也就是說,某個生物在此時此地做出的每個舉動,必然有他的意志所主導的動機。例如人對目標的追求、獅子對獵物的追求、花對盛開的追求。引用叔本華的一段話:

    『每一種植物單是在它的形態中便已坦率地表出它整個的性格,公開顯示著它的存在和意欲;植物面貌所以那麼有趣就是由於這一點。可是動物〔就不同〕,如果要在理念上認識它,就已經要在它的行動和行為上來觀察;而人呢,因為理性使他具有偽裝的高度能力,就只有全靠研究和試探〔來認識他了〕。動物比人更坦率,在程度上比較正等於植物比動物更坦率。在動物,比在人更能看到赤裸裸的生命意志,因為人是用許多知識包紮起來的,此外又是被偽裝的本領掩飾起來的,幾乎只偶然地偶爾顯露出來。』
    Continue Reading



    這影片是繼先前我看過的金融影片跟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後,看到最棒的經濟運作模式概念的動畫。幫我複習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加強不了解的部分。影片主要說明了幾個重要的經濟現象: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央行的利率控管、信貸的產生、經濟週期、經濟蕭條、收入、支出、生產力、泡沫經濟…這「以上所有現象之間的關係」。
     
    Continue Reading

    無聊來關注一下重要時事好惹。
    不負責的薩德一分鐘懶人包:
    Continue Reading

    http://pansci.asia/archives/75851

    這篇泛科學的文章好到掉渣,關於微波加熱的原理跟輻射的解釋,非常有條有理而且淺顯易懂。別再相信什麼微波爐會致癌食物會變質這種謠言了,你看完會發現這完全都是一些不懂了解科學的人在胡亂傳的東西。
    Continue Reading



    繼華航罷工一個月要工作220小時之後,醫護一個月要工作320小時緊接著罷工還挺合理,不過這時候來提醫護罷工,很可能全國民眾都要起笑了,接著是一片波濤洶湧的謾罵,說醫護人員不管病人死活,拿人命開玩笑,殊不知這正是醫院可以壓榨他們的原因。如果我是慣老闆我也會這樣想:


    「反正我不做任何表示也沒關係,因為這些醫護人員也不能拿林盃怎樣啦!如果稍微提什麼加薪跟工時太長還有改善工作環境什麼的,喊著要罷工,就馬上被病人和家屬罵到哭順便賞兩巴掌,搞得好像生病受傷出人命都是醫護人員害的一樣,完全不用像華航那樣還要找公關來做假新聞帶風向,偶躺著整個就榨爽爽~~」
    Continue Reading




    三立GOOD JOB。
     
    Continue Reading

    我覺得這段耶魯大學「什麼是愛情?」的講座精彩至極。
     
    耶魯院長Peter Salovey主要研究人類情感,用心理學角度討論「愛情」這件事,而且提出了很精闢的見解,主要引用了前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Robert Sternberg的理論。我整理了一些重點,但很推薦大家去看影片。
     
    這理論認為愛情的三要素是:激情、承諾、親密。具備三項稱之為完整的愛。激情指的是要有肉體和情慾上的吸引;承諾指的是要有維持這段關係的慾望;親密則是願意分享彼此較私密的想法。

    Continue Reading



    我相信許多人聽過平行宇宙、看過經典電影《駭客任務》中對於宇宙的大質問:「何謂真實?」但是卻不知道這些論述是出自於科學幻想,還是科學家對此領域研究的真正支持。其實我對於科幻、神秘、靈異並不感興趣。我真正覺得有意思的是那些已經被證明卻同時超乎想像的--事實。

    我一直以為平行宇宙這類的論點一點都沒有根據,只是一個浪漫的科學幻想。直到我近年來看了這段很有意思的影片《超乎想像的宇宙》我才明白原來這一切理論,並不是幻想。而且,這一切還是由75年前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的「量子躍遷」理論,正式敲開了量子力學這物理學上最偉大理論的大門。(你看完這一系列科學影片才會發現幾百年來牛頓的理論已經一一的被推翻。)當時玻爾甚至跟愛因斯坦有了歷史上經典的科學思辨。

    Continue Reading


    最近看到TED有個另類哲學家、歷史學者漢克就提到自己親自拜訪亞馬遜流域部落的經驗,當地有製作及飲用一種叫做「死藤水」藥草的傳統風俗,這神秘的死藤水是由亞馬遜河流域中的兩種植物混合而成、需要經過熬煮的湯藥,具有非常神祕的功用,一直被當地人視為跟宇宙溝通的東西。

    飲下這死藤水會讓人接收不同於物質頻率的訊息,最關鍵的就是這死藤水中的成份:DMT,又叫二甲基色胺(Dimethyltryptamine),這東西更被證實了在每個植物、動物、甚至人體中一直都是微量的存在。而DMT這個分子的具體作用至今還不明,也因為這成份被列為一種致幻成份,而無法研究。當地人相信這東西可以治病,而且也已經使用了上萬年,但近代開始有人著手研究,卻面臨了巨大的挫敗,原因是40年來,這樣致幻成份的植物或藥物,都是被完全禁止的。沒有人可以研究這個領域、也不被允許。

    Continue Reading
    Older
    Stories

    About me



    Liu BB

    一隻水豚,什麼都想涉獵。

    Most Popular

    • 《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不光是個會讓人流淚的故事,而是心痛啜泣。
    • InDesign輸出騎馬釘出現錯誤的解法、另一種輸出拼板PDF的方法
    • 片刻,生命。
    • 填鴨餘毒
    • 如果有如果
    • DMT - 存在人體、動物、植物中,超越物質世界的神秘「精神分子」。
    • 近期買書、太宰治、芥川龍之介短篇閒談
    • 愛正是她一生追求,卻始終得不到的東西。-我讀飯島愛的《柏拉圖式性愛》
    • 如果你問我,有比古文明、外星人、神秘現象更迷人的東西嗎?我的答案只有一個--量子力學。
    • 總和快速解法

    所有文章

    • ▼  2025 ( 8 )
      • ▼  4月 ( 6 )
        • 那斯魯丁的渡船
        • 能知之力。
        • 平凡
        • 你並不擁有任何東西。
        • 別錯過這一刻。
        • 該如何「不活在當下」—實際行動指南
      • ►  1月 ( 2 )
    • ►  2024 ( 34 )
      • ►  12月 ( 3 )
      • ►  11月 ( 2 )
      • ►  10月 ( 1 )
      • ►  9月 ( 1 )
      • ►  8月 ( 3 )
      • ►  7月 ( 1 )
      • ►  6月 ( 2 )
      • ►  4月 ( 3 )
      • ►  3月 ( 1 )
      • ►  2月 ( 10 )
      • ►  1月 ( 7 )
    • ►  2023 ( 28 )
      • ►  12月 ( 11 )
      • ►  11月 ( 1 )
      • ►  10月 ( 2 )
      • ►  9月 ( 4 )
      • ►  6月 ( 2 )
      • ►  5月 ( 1 )
      • ►  4月 ( 1 )
      • ►  3月 ( 1 )
      • ►  2月 ( 3 )
      • ►  1月 ( 2 )
    • ►  2022 ( 17 )
      • ►  12月 ( 1 )
      • ►  11月 ( 3 )
      • ►  10月 ( 1 )
      • ►  9月 ( 3 )
      • ►  7月 ( 2 )
      • ►  6月 ( 2 )
      • ►  4月 ( 2 )
      • ►  3月 ( 1 )
      • ►  2月 ( 1 )
      • ►  1月 ( 1 )
    • ►  2021 ( 20 )
      • ►  11月 ( 2 )
      • ►  10月 ( 2 )
      • ►  7月 ( 1 )
      • ►  5月 ( 1 )
      • ►  4月 ( 1 )
      • ►  3月 ( 1 )
      • ►  2月 ( 5 )
      • ►  1月 ( 7 )
    • ►  2020 ( 25 )
      • ►  12月 ( 11 )
      • ►  11月 ( 1 )
      • ►  9月 ( 5 )
      • ►  8月 ( 1 )
      • ►  7月 ( 2 )
      • ►  6月 ( 1 )
      • ►  3月 ( 3 )
      • ►  2月 ( 1 )
    • ►  2019 ( 18 )
      • ►  12月 ( 2 )
      • ►  9月 ( 2 )
      • ►  7月 ( 2 )
      • ►  6月 ( 2 )
      • ►  5月 ( 2 )
      • ►  4月 ( 1 )
      • ►  3月 ( 1 )
      • ►  2月 ( 3 )
      • ►  1月 ( 3 )
    • ►  2018 ( 9 )
      • ►  12月 ( 1 )
      • ►  11月 ( 2 )
      • ►  10月 ( 1 )
      • ►  8月 ( 1 )
      • ►  7月 ( 1 )
      • ►  4月 ( 1 )
      • ►  1月 ( 2 )
    • ►  2017 ( 20 )
      • ►  12月 ( 2 )
      • ►  11月 ( 2 )
      • ►  10月 ( 1 )
      • ►  9月 ( 2 )
      • ►  8月 ( 1 )
      • ►  7月 ( 1 )
      • ►  6月 ( 1 )
      • ►  5月 ( 1 )
      • ►  4月 ( 3 )
      • ►  3月 ( 1 )
      • ►  2月 ( 2 )
      • ►  1月 ( 3 )
    • ►  2016 ( 29 )
      • ►  12月 ( 3 )
      • ►  11月 ( 3 )
      • ►  10月 ( 1 )
      • ►  9月 ( 1 )
      • ►  8月 ( 1 )
      • ►  7月 ( 3 )
      • ►  6月 ( 1 )
      • ►  5月 ( 4 )
      • ►  4月 ( 1 )
      • ►  3月 ( 3 )
      • ►  2月 ( 3 )
      • ►  1月 ( 5 )
    • ►  2015 ( 55 )
      • ►  12月 ( 2 )
      • ►  11月 ( 2 )
      • ►  10月 ( 2 )
      • ►  9月 ( 1 )
      • ►  8月 ( 3 )
      • ►  7月 ( 5 )
      • ►  6月 ( 4 )
      • ►  5月 ( 5 )
      • ►  4月 ( 7 )
      • ►  3月 ( 3 )
      • ►  2月 ( 5 )
      • ►  1月 ( 16 )
    • ►  2014 ( 68 )
      • ►  12月 ( 6 )
      • ►  11月 ( 10 )
      • ►  9月 ( 6 )
      • ►  8月 ( 8 )
      • ►  7月 ( 2 )
      • ►  6月 ( 4 )
      • ►  5月 ( 5 )
      • ►  4月 ( 9 )
      • ►  3月 ( 6 )
      • ►  2月 ( 6 )
      • ►  1月 ( 6 )
    • ►  2013 ( 51 )
      • ►  12月 ( 3 )
      • ►  11月 ( 16 )
      • ►  10月 ( 9 )
      • ►  9月 ( 4 )
      • ►  8月 ( 5 )
      • ►  7月 ( 1 )
      • ►  6月 ( 1 )
      • ►  5月 ( 1 )
      • ►  4月 ( 4 )
      • ►  3月 ( 3 )
      • ►  2月 ( 4 )
    • ►  2012 ( 42 )
      • ►  12月 ( 3 )
      • ►  11月 ( 7 )
      • ►  10月 ( 4 )
      • ►  9月 ( 7 )
      • ►  8月 ( 4 )
      • ►  7月 ( 1 )
      • ►  6月 ( 9 )
      • ►  5月 ( 2 )
      • ►  4月 ( 2 )
      • ►  3月 ( 1 )
      • ►  2月 ( 1 )
      • ►  1月 ( 1 )
    • ►  2011 ( 33 )
      • ►  12月 ( 3 )
      • ►  11月 ( 2 )
      • ►  10月 ( 1 )
      • ►  9月 ( 1 )
      • ►  8月 ( 2 )
      • ►  7月 ( 5 )
      • ►  6月 ( 1 )
      • ►  4月 ( 1 )
      • ►  3月 ( 2 )
      • ►  2月 ( 3 )
      • ►  1月 ( 12 )
    • ►  2010 ( 13 )
      • ►  11月 ( 2 )
      • ►  9月 ( 3 )
      • ►  6月 ( 3 )
      • ►  5月 ( 1 )
      • ►  4月 ( 3 )
      • ►  3月 ( 1 )

    總網頁瀏覽量

    Translate

    Labels

    知識 思考 科學 音樂 哲學 旅行 教學 軟體 經濟學 電影 網站 閱讀 歷史 雜記 html & css JavaScript

    放廣告就是為了錢不然呢

    雖然點了也沒多少錢 不信你點看看

    Created with by BeautyTemplate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