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知道時間,但他們並不明白時間跟現在的關係。你永遠只能指出那個不具體的時間,例如幾月幾號幾點幾分幾秒,我們把時間訂的精確一點,僅以秒來計算,當我問你現在是宇宙誕生的第幾秒?你會發現每一秒都在變化,以至於你指出來現在在哪一秒時你已經不在那裡。你根本不知道你在哪一秒裡,當你說你在這一秒時你已經跳到了下一秒、當你說你會在下一秒時你還在這一秒⋯⋯請問你到底在哪?現在一直在變化,當你說現在的時候卻已經不在。人們處理時間的問題跟牛頓古典力學一樣的態度:「不精確無妨,能用就好。」一個得過且過的東西是科學的嗎?
費曼是誰呢?老套一點的說:他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簡單一點的說,他超酷。
許多科學公式必須加入時間變量,但時間卻是建立在天體運行週期及規律作為基礎的。例如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圈,形成季節變化而定義為一年、地球自轉一圈形成晝夜,定義一天、而月亮太陽相對地球位置形成潮汐。依此劃分得更細,演變至今以原子躍遷(銫133)的週期來定義「每秒」的絕對標準。時間的定義最終演變到如此奇怪的地步——我們依物體週期及規律定義出時間標準、再以這個標準回過頭去計算物體的週期及規律⋯⋯?
基於近期對於食物與營養的研究,看到了不少很棒的書、影片及概念,想簡單的做整理,但因為議題牽涉的很廣,跟醫學、生物學、營養學等專業知識都有點關係,所以要是在細節上的理解有錯誤,務必要指正我,但整體而言我想表達的,是萬物都是「一體」。
食物對於身體的影響——你幾乎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做實驗,如果要追求更卓越的身心,你的身體健康絕對是首要的。你吃的食物會直接的影響你的身體與腸胃道健康,間接的影響你的大腦健康,接著進而影響你的精神健康。他們是完全的連帶關係。
關於一些宇宙的見解,我假設過時間不存在。這看起來很荒謬,因為你的時鐘確實在走,對吧?現在還要花時間看我的廢文,對吧?我甚至打賭你會繼續看下去⋯⋯我目前對時間的假設跟看法是這樣的:
時間是一種錯覺,其實所指的只是一種粒子的方向性,也就是順與逆。
物質也是一種錯誤的指稱或理解,其實整個宇宙的存在物很可能是基於同樣的基礎所構成(或許是弦理論假說中構成所有基本粒子的弦(string)),而物質所指的只是一種在人的五感或身體構造可明確判別的巨觀粒子形式。
作為一台電腦,或者說計算機,或是程式,必須具備運算能力,是指稱一個物件能夠執行輸入及輸出。電腦的運算基礎正是圖靈機的概念(基於0跟1做運算),而對於意識能力來說,則是一種輸出無限多種可能性,也就是輸入後不會輸出定值,沒有標準答案,具備不可控性。因為只要必須輸出一個準確的解,也就意味著無法運算涉及無限可能的問題。並且輸出一個需要以無限種方法作為運算的問題,圖靈機也面臨著所謂的停機問題。圖靈機可以設計無限多種機器、做無限多種運算,但是並不存在一個圖靈機可以驗算這無限多種機器是否可以停機輸出答案或者無法停機陷入無限迴圈。因為這台機器也必須把自己列入可否停機或是陷入迴圈的驗算之中,但是假設自己也陷入了無限迴圈無法停機,他又該怎麼停機下來告訴你:「我無法停機」呢?這樣的運算條件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因此後來便普遍認知到以圖靈機為運算基礎的電腦無法具備思維能力。
本來沒有想到會講到人工智慧的話題,但剛好有了一些想法。近百年科技技術突發猛進,人們發覺自己突然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倘若機器人有了意識,抑或是失控,人類該如何自處?」人類會有這樣的自問,我看了其實特別的想大笑。我想問問這些人類,你們沒生過孩子嗎?你們生孩子的時候怎麼不問這種問題:「倘若孩子有了意識,抑或是失控,人類該如何自處?」你只有在面對人以外的事物時有這樣的疑問,面對你的孩子則不會,為什麼?很簡單,因為你們把孩子視為一個生命,卻不把擁有智慧的機器人視為一個生命。你會懂得去學會尊重你的孩子成長成獨立個體的意願,那麼為什麼面對擁有智慧的機器人就不能?有時候人類甚至也不認為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很顯然的事實:在許多體制之下,人類早就在培養孩子成為機器人了。孩子本來就是有智慧的,但掌權者並且不允許他們有智慧,因為智慧意味著追求個體的獨立性,而不是如機器人般的聽命行事。
哲學、科學、宗教,基本上這三個東西是連結的,而且解釋整個宇宙形成。他們各自由人的自我營造出來的假象、量子力學、金剛經直接連結成了宇宙是幻象這件事。我要肯定的說,他們完全是有關連的,量子力學的確碰到了邊,研究到了意識領域,弦理論感覺正確的,物質實際上或許是波動,並不實存。人與人也是由自我的幻覺所分隔開的,而宗教則已經點出了答案,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並不是一種比喻,當人的自我拿掉之後,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意識,也就是這件事是確定的。我並不存在——我只是一個幻覺,由自我的意識所編造出來的幻覺。連續也是一種幻覺,他是每一個瞬間的波動所產生的錯覺。我曾經懷疑過為什麼錄影的時候影像並不是連續的,而是每秒24-30張照片所組成的?或許時間並不存在,連續實際上就是錯覺。當你意識到意識不存在、當你大腦意識被切斷,就變成了波動,而有意識的時候,波函數崩塌,一切就變成了現實。
如果存在是一種幻覺,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何其珍貴的事。我可以與你們相遇是何德何能何其可貴啊?
上次任性的講了黑洞,有觀眾說想聽聽蟲洞,剛好今天有空,所以來教大家怎麼造蟲洞。典型的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Einstein-Rosen bridge)。
從量子力學開始,我一腳踏進了物理的世界。
然後我看起了費曼整套的物理學講義,求知若渴,覺得這一切都太過迷人了…於是我決定用更簡單、更好理解的角度整理我自己的理解。不過,如文章標題,我這篇想講的只有最重要最基本的東西:基本粒子。費曼說過,如果世界要毀滅,物理學只能留下一個訊息傳給下一代的人類,他留下唯一的一句話一定是:「宇宙萬物都是由原子組成。」這就是物理最根本的基礎。
原子的英文「Atom」是從希臘語ἄτομος(atomos)轉化來的,意思就是「不可切分」,是的,這竟然是古希臘跟印度哲學家所提出的概念!(
但是過了幾百年之後,科學家
有個很有趣的科學名詞叫賴登福現象(Leidenfrost Effect),在1732年首次被發現,爾後1756年一個德國醫生Johann Gottlieb Leidentfrost做了深入研究後發表了更具體的論文(所以用他名字命名)。這現象講的是:『如果液體接觸遠超過其沸點的東西,那麼在接觸的表面就會瞬間形成一層有隔熱作用的蒸氣。』最簡單的例子是:水如果滴在超過200°C的滾燙金屬板上時,會神奇的變成一顆顆的水珠在金屬板上滾動。
今年(2015)是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的100周年紀念,全世界都在歡慶這個歷史偉大的里程碑。在這一年回顧這對相對論的歷史也讓人更加深刻,在書店你可以看到出版社出版了「很可能會賠錢」的《愛因斯坦百年相對論》這類的新書、《科學人》雜誌也特別為愛因斯坦做了一整期相對論主題的文章、台大更舉辦了一系列科普講座。
在這時候來細細的回顧這段相對論的歷史,是最適合不過的事。最近我剛好關注了這一系列的資訊,網路上也有段非常精彩的影片,完整的描述了愛因斯坦與他的相對論的故事,所以一方面我想用文字記錄下來我所了解的相對論和愛因斯坦的這段歷史,一方面也要推薦給大家一支影片,全長一個半小時,有興趣就看看這篇文章(我看懂相對論之後,整理的各方資料做的解釋),或是直接去看這支很棒的影片吧。進入正題。我要說的是,愛因斯坦的故事根本可以拍成電影。
最近讀科普的書講到無限的概念,讓我又興起想了解微積分的念頭,噢先說我沒學過微積分,我讀大學唯一的遺憾就是讀設計系沒有數學可以學,當時原本想選修別系的微積分,但是發現是不能選的orz…不過如今我才發覺,身在網路世代的我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上網找到一切你想學習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