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著人究竟該不該知足這件事,
我總覺得:人應該要知足,同時也要不知足。
在外在的追求上永遠知足;
在內在的追求上永遠不知足。
我總覺得:人應該要知足,同時也要不知足。
在外在的追求上永遠知足;
在內在的追求上永遠不知足。
寫了一篇黑心油的投稿給自由時報,沒想到真刊了,非常高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oct/28/today-o3.htm
黑心油新聞越演越烈,大家都恐慌極了,每天新聞的強力放送,簡直讓原本一概不知的大眾也快變成棉籽油專家了。不過還比不上真正的油品專家,前幾天這真正的油品專家出來表示:「精煉棉籽油無毒,別鬧國際笑話」。大概覺得大家都不懂棉籽油,把精煉過的棉籽油看得跟有毒食物一樣,怕要是繼續下去,國際要笑話我們台灣人了。
節錄自《魯迅說醜陋的中國人》
「嘆中國人好像一盤散沙,其實這是冤枉了大部分中國人的。一盤散沙的並非小民,只是大小統治者。官僚雖然依靠朝廷,卻並不忠於朝廷,吏役雖然依靠衙署,卻並不愛護衙署,頭領下一個清廉的命令,小嘍囉是決不聽的,對付的方法有「蒙蔽」。他們都是自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時就肥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可以稱尊處就稱尊。」
-魯迅
「一個人的記性不佳是有益於己而有害於子孫的。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地再犯前人的錯誤。被虐待的兒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兒媳;嫌惡學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罵官吏的學生;現在壓迫子女的,有時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
-魯迅
我還記得在大學的時候,我問了我那時候的大恩師許多問題,
他只回答了我一句話:「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你自己不是都很清楚嗎?」
沒錢的時候以為有錢才會快樂,有錢的時候才又懷念窮困的苦日子好容易滿足;
單身的時候以為有伴才算幸福,有伴了以後羨慕單身的人過得很自由自在;
當學生的時候恨不得趕快長大出社會獨立,出了社會以後才又回過頭想念那些讀書的時光。
關於《康熙字典體,不要再用了》這個網站,不以為然。
http://nomorekhangxidictfont.tumblr.com/
起初看到這個網站,先是發現原來市面上那麼多大同小異頗具文化味的字體都是這個「康熙字典體」。網站想展現這字體氾濫的情況,剛開始看了覺得有趣,但是隨著投稿作品越來越多,網站對每件作品的酸味和攻擊性也越來越明顯,原本無傷大雅的舉動也開始過了頭。
想想人生的體悟好像大致上可以歸類成這個順序:
理所當然、勢在必然、不以為然、順其自然。
「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
-海明威
只有不在意的東西,才是乾脆的來的。
林夕:「寫《於心有愧》,事緣朋友媽媽患了焦慮症,看了一次醫生後便不肯再看,朋友想我跟其母親見見面,於是我便跟她吃飯,用自己經驗講焦慮症的種種。突然想起,自己原來很久沒跟媽媽吃飯了,她感冒了我也沒回家,只是用電話問候,卻跟別人的媽媽談了兩小時。既然有這份耐性,何不放在自己母親身上?覺得有欠於她,良心有愧。」
「願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
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
願上帝賜我智慧,明辨兩者的差異。 」-尼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