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電影《兔嘲男孩》時,無疑的認為是一個小品的電影。甚至沒有想過要特別寫下任何的影評去推薦它。但他卻如多年前看《獨角人》的小說一樣,其中的某一塊,扎扎實實的撼動了我。
它講的是一個十歲男孩jojo加入希特勒青年團的故事。一個尚未成熟的孩子從小就被納粹的思考洗禮,甚至幻想希特勒時常在他失意時指引他。就算身邊的大人是看懂的,但從一個德國出身的孩子視角理解,又怎麼會明白戰爭背後的意義。
大人們溫柔的不說,因為即便說了,一個稚嫩的孩子依舊是不會懂的。jojo的母親唯一能教會他的只有善良。善良是因為心中有愛。或許是因為她也明白只要內心存在善良,那麼善良便會成為孩子的人生指引,看見事物本身的面貌。
jojo正是對於突然出現在自己生命中、納粹視為敵人的猶太女孩有更深的認識,他才明白猶太人並不如他們知道的那樣邪惡。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電影的最後,當他們終於獲得了自由,小男孩及女孩拙劣的舞姿。「蛤?」我看到這一幕的心得是這樣,有天跟朋友討論到這部電影,我跟他說:「最後我看不懂,戰爭結束,自由了之後,他們開始跳舞幹嘛?」他如醍醐灌頂般點醒我:「自由的人才會跳舞啊。」
我曾經認為他就是個描寫還不錯,但哲學思考不深的電影——最後我發現思考不深的是我。內在的喜悅巨大到一個人能毫不在乎的手足舞蹈,那不正是發自內心無拘無束的人會表現出的舉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