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五歲時,我殺了自己。》 - 遺憾的是我們忘了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7月 30, 2011





讀完書深深的惆悵感,
其實他的故事不如標題如此聳動,看完卻會有另一種惆悵感。



最遺憾是我看完書之後,看了書評,竟然還是很少人能看懂這本書。






老實說,我很喜歡這本書。



書中描寫的是一個小男孩-小波的故事,
我也很佩服作者能夠那麼細膩的以孩子的口吻來敘述整段故事,
讓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真的以為自己是在看這個八歲小男孩所寫的故事,



整本書可以說是用小波的角度去描寫的,
而他在講述這段故事的時候,那種單純、簡單的想法一直讓我想起小時候我們也是這樣,


遺憾的是我們忘了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 防雷 -------------------------------------------------------------

( 以下有提到書中內容,雖然我覺得大致上的情節書上簡介都提及了,但還是防一下好了 )


















在書中小波是個自閉症的孩子,同時也比一般小孩更需要耐心去傾聽和了解,
在看書的過程中我真的覺得他的想法正常的很,而且有時候他在想的東西真的會讓人會心一笑
只是根本沒有人想去了解--他怎麼想的!



我突然想起小時候,忘記聽哪個大人跟我說,
我們住的社區,地下室養了一隻很可怕的動物(好像是熊還是老虎),
我一直深信不疑,所以從來不敢靠近地下室
長大後我問我媽才知道地下室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怕動物。


而且我也曾經和小波一樣相信人會像卡通一樣,
身體被針刺過之後再喝水的話,水會從被針刺破的地方流出來!
..........另外就是小時候一直以為吃了波菜真的會和卜派一樣長肌肉出來。




其實小波也只是個單純天真的孩子,
在書中好幾段都讓我覺得他的對答和想法都很有趣,


像是小波一直很想在家門口蓋一個堡壘,
某天小波問爸爸:「爸,藍色百葉窗要多少錢?」
爸爸:「幹嘛?」
小波:「我要裝在我的堡壘上」
他爸爸就說:「只要我還活著一天,你就別想蓋什麼堡壘!」
小波:「好吧,不過等你死了之後,那要多少錢?」


另外還有小波班上的同學說他在萬聖節要扮成牙仙子,
小波心想:我覺得他長的比較像一顆牙齒,他應該要裝扮成一顆蛀牙才對!


我都笑了
小波就是這樣很可愛很童真的想法。






有時候孩子真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更何況是自閉症的孩子,
他們更是以不同的思考和模式在生活著,
大人們卻對小波的行為很不理解,只認定「他做錯事了」,
也從來不耐心的傾聽和了解為什麼他會這樣做,
小波只好用自己的方式(他向來都用自己的方式思考)來反抗這些大人,
於是大人們把他當作神經病一樣的送進了精神病院,
而醫生也只會條例式的把他的行為歸納出病名,從來沒有用心以小波的角度去和他溝通,
他甚至沒有瘋,卻被當精神病患一樣看待,這有多可悲!




當然我並沒有把小波的行為合理化,
只是在錯誤的當下,不要只是執著那個錯誤,
而把一切都否定掉,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了解、傾聽,
不要再自以為的用大人的方式去處理這些問題,因為他們只是孩子。



在過程中另一個醫生知道了小波的處境,
所以介入了這個所謂的"案件"
設身處地的站在小波的角度和他溝通,也十分奏效,
卻在過程中被主治醫生制止了,認為該醫生在干涉他的"案件"
後來那名插手的醫生被開除了,最後沒有人幫的了小波,
很悲傷,卻也很令人警惕。



別和那些大人一樣,只急著翻到書的最後看結果,
重要的是那些過程和原因,如果你想和那些大人一樣,那你看完書名就可以翻到最後一頁了。





那麼,你也會像"那些大人"一樣始終覺得小波是個壞孩子、神經病、變態。







看到最後我更想起了之前看完也感觸很深的《事發的十九分鐘》
雖然那本書在講的是校園霸凌問題,
但《事發的十九分鐘》主角彼得跟小波一樣,從來沒人了解過他們內心的想法,
只是執著在他們所犯的錯上,
錯是錯了,他們也被懲罰了,但最後沒有人搞懂真正的問題所在,
若我們從不去在乎那真正的原因,
永遠換來的就只會是無辜生命的殞落,和同樣的悲劇上演。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