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Blogger.

Pages

  • Home
  • Website
facebook

LIUBB say something ...

    • All
    • JavaScript
    • HTML&CSS
    • 歷史
    • 閱讀
    • 網站
    • 電影
    • 軟體
    • 旅行
    • 哲學
    • 科學
    • 思考
    • 知識


    Continue Reading

    哲學、科學、宗教,基本上這三個東西是連結的,而且解釋整個宇宙形成。他們各自由人的自我營造出來的假象、量子力學、金剛經直接連結成了宇宙是幻象這件事。我要肯定的說,他們完全是有關連的,量子力學的確碰到了邊,研究到了意識領域,弦理論感覺正確的,物質實際上或許是波動,並不實存。人與人也是由自我的幻覺所分隔開的,而宗教則已經點出了答案,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並不是一種比喻,當人的自我拿掉之後,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意識,也就是這件事是確定的。我並不存在——我只是一個幻覺,由自我的意識所編造出來的幻覺。連續也是一種幻覺,他是每一個瞬間的波動所產生的錯覺。我曾經懷疑過為什麼錄影的時候影像並不是連續的,而是每秒24-30張照片所組成的?或許時間並不存在,連續實際上就是錯覺。當你意識到意識不存在、當你大腦意識被切斷,就變成了波動,而有意識的時候,波函數崩塌,一切就變成了現實。

    如果存在是一種幻覺,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何其珍貴的事。我可以與你們相遇是何德何能何其可貴啊?
    Continue Reading



    錯誤的理解會讓事物感覺起來不自然。而一個擁有洞察力的人,就是一個可以覺察那個不自然的人。從初生之始,所有人都是擁有洞察力的,但他們被各種錯誤理解與自我意識教條給制約了,他們並沒有依循他們自然的樣子成長,所以他們行事時變得不自然。但他們不認為自己不自然,他們甚至覺得,那些自然的人、順其自然的人,是低等的。所以他們說,人以外的動物是低等的、太過符合人性的人也是低等的。但自然從來都不賦予生命層級,也就是說,一切早就是平等的。那麼,誰創造了高低等?就是人的自我。
    Continue Reading
    上次任性的講了黑洞,有觀眾說想聽聽蟲洞,剛好今天有空,所以來教大家怎麼造蟲洞。典型的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Einstein-Rosen bridge)。
     
    Continue Reading
    好喔,今天來聊黑洞好嗎?不好嗎?我管你的勒。好的,今天的話題也會頗深,因為我看完Netfilx上的黑洞啟示錄(BLACK HOLE APOCALYPSE)好興奮阿。

    Continue Reading

    從量子力學開始,我一腳踏進了物理的世界。

    然後我看起了費曼整套的物理學講義,求知若渴,覺得這一切都太過迷人了…於是我決定用更簡單、更好理解的角度整理我自己的理解。不過,如文章標題,我這篇想講的只有最重要最基本的東西:基本粒子。費曼說過,如果世界要毀滅,物理學只能留下一個訊息傳給下一代的人類,他留下唯一的一句話一定是:「宇宙萬物都是由原子組成。」這就是物理最根本的基礎。

    原子的英文「Atom」是從希臘語ἄτομος(atomos)轉化來的,意思就是「不可切分」,是的,這竟然是古希臘跟印度哲學家所提出的概念!(哲學家終於對科學有點貢獻惹。)當時的哲學家們認為把物質切分到最小最小,無法再切分的單位,就是原子。所以自古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原子就是物質最小的單位。

    但是過了幾百年之後,科學家敲敲原子的門之後發現,唷,原來原子裡面還有東西喔?進而發現了原子裡面其實有電子跟原子核(中子、質子)。是啦,這就是以前國中課本讀到的東西了。不過還沒完,更有趣的是,科學家開始研究起電子和原子核,一研究下去不得了,一切都越來越奇怪了…

    Continue Reading




    原來就在昨天2016年2月11日,美國重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探測到重力波!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最後一個假設終於被證實。
    Continue Reading
    有個很有趣的科學名詞叫賴登福現象(Leidenfrost Effect),在1732年首次被發現,爾後1756年一個德國醫生Johann Gottlieb Leidentfrost做了深入研究後發表了更具體的論文(所以用他名字命名)。這現象講的是:『如果液體接觸遠超過其沸點的東西,那麼在接觸的表面就會瞬間形成一層有隔熱作用的蒸氣。』最簡單的例子是:水如果滴在超過200°C的滾燙金屬板上時,會神奇的變成一顆顆的水珠在金屬板上滾動。 
    Continue Reading




    今年(2015)是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的100周年紀念,全世界都在歡慶這個歷史偉大的里程碑。在這一年回顧這對相對論的歷史也讓人更加深刻,在書店你可以看到出版社出版了「很可能會賠錢」的《愛因斯坦百年相對論》這類的新書、《科學人》雜誌也特別為愛因斯坦做了一整期相對論主題的文章、台大更舉辦了一系列科普講座。

    在這時候來細細的回顧這段相對論的歷史,是最適合不過的事。最近我剛好關注了這一系列的資訊,網路上也有段非常精彩的影片,完整的描述了愛因斯坦與他的相對論的故事,所以一方面我想用文字記錄下來我所了解的相對論和愛因斯坦的這段歷史,一方面也要推薦給大家一支影片,全長一個半小時,有興趣就看看這篇文章(我看懂相對論之後,整理的各方資料做的解釋),或是直接去看這支很棒的影片吧。進入正題。我要說的是,愛因斯坦的故事根本可以拍成電影。


    Continue Reading


    最近讀科普的書講到無限的概念,讓我又興起想了解微積分的念頭,噢先說我沒學過微積分,我讀大學唯一的遺憾就是讀設計系沒有數學可以學,當時原本想選修別系的微積分,但是發現是不能選的orz…不過如今我才發覺,身在網路世代的我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可以上網找到一切你想學習的知識。
     
    Continue Reading
    我前幾天讀到量子物理的「量子自殺」理論,結果昨天就做夢夢到自己被人開槍給殺了但是沒有死…讀了「量子自殺」之後夢到自己被開槍,我大概是世界第一人。
     
    或許也是這個理論實在夠吊詭的,所以我決定來講講「量子自殺」。但是講量子自殺之前,我必須先說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論。沒錯的,我又要講回量子力學最不可思議的「雙狹縫干涉實驗」,以盡量淺顯易懂的方式。(或許你可以看看我整理過的這兩篇:如果你問我,有比古文明、外星人、神秘現象更迷人的東西嗎?我的答案只有一個--量子力學。、《上帝擲骰子嗎》-我看過最有趣的量子物理的科學歷史書)
     
    Continue Reading


    真的由衷推薦《上帝擲骰子嗎》這本量子物理的科普歷史書,我第一次還沒看完就迫不及待的想介紹一本書。因為很難得一見可以有人把量子力學的科學史講得那麼生動有趣的。說到科學史最偉大的兩個黃金時期不外乎就是17世紀末的牛頓和20世紀初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

    Continue Reading





    我想先提一下另一本近期哲學類暢銷書:《思考的藝術》。

    或許不少人聽過,而我也有買。看完《思考的藝術》這本書,如果要我評論,我會說這本書只是哲學思考的小試身手、基礎入門、小菜一碟。看完這本書只花了我一兩天時間,它的確是符合主流讀者閱讀的口味,可是討論的東西就淺了很多。我更喜歡的,是多年閱讀哲學思考這類型的書以來,看過最有深度而且用更科學的角度討論哲學問題的《我是誰?》這本書。
    Continue Reading



    喔我先說,是的,我想說服你看這影片。

    這兩天花了點時間看完了這段1小時24分鐘的訪談,太有意思了,看的很開心,
    是宇宙大探索主持人Neil DeGrasse Tyson博士與知名美國主持人Steven Colbert的精彩對談,
    或許不會有太多人願意花時間看完那麼長的訪談影片,
    所以我直接截了影片幾個對話,簡單提要一下這影片中的對話多有趣。
    當然,如果你已經想看了,滑鼠滾輪直接滾到最下面去看影片吧!

    如果你還覺得這影片太花時間,相信我,
    這兩個人充滿智慧、幽默及內涵的對話絕對值得,
    而我先截幾張圖告訴你他們在談什麼:(影片前五分鐘是活動主辦人致詞,可以跳過。)

    Continue Reading



    最近看書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議題:「鏡像神經元」。
     
    這東西是1992年生物學者在研究複雜大腦構造時發現的一種神經元。會稱之為「鏡像」,是因為這個神經元跟生物的模仿能力、社交能力、同理心息息相關。起初他們對猴子做了幾個簡單的實驗,其中一個實驗是:實驗人員在猴子面前拿起牠眼前的物品、以及讓猴子自己拿起物品。結果他們發現這兩個實驗:「自己做」&「看別人做」,在大腦所激起的反應竟然是一樣的。這誘使生物學者做了一連串不同的研究,進而提出這樣的理論。
    Continue Reading
    Older
    Stories

    About me



    Liu BB

    一隻水豚,什麼都想涉獵。

    Recent posts

    Most Popular

    • 近期買書、太宰治、芥川龍之介短篇閒談
    • InDesign輸出騎馬釘出現錯誤的解法、另一種輸出拼板PDF的方法
    • 如果有如果
    • 《老子一百句》-原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家」是這種水平
    • 用CSS就能讓圖片自動填滿不同解析度螢幕&行動裝置

    總網頁瀏覽量

    Labels

    知識 思考 科學 哲學 旅行 軟體 經濟學 電影 網站 閱讀 歷史 雜記 html & css JavaScript

    所有文章

    • ▼  2021 ( 5 )
      • ▼  一月 ( 5 )
        • 嘟嘟車、鄭王廟、大象保護營、泰式料理體驗。——泰國曼谷、清邁
        • 你是什麼?
        • 存在本身就是個美好的錯誤。
        • 靈魂不存在嗎?
        • 蘇格拉底之死
    • ►  2020 ( 25 )
      • ►  十二月 ( 11 )
      • ►  十一月 ( 1 )
      • ►  九月 ( 5 )
      • ►  八月 ( 1 )
      • ►  七月 ( 2 )
      • ►  六月 ( 1 )
      • ►  三月 ( 3 )
      • ►  二月 ( 1 )
    • ►  2019 ( 18 )
      • ►  十二月 ( 2 )
      • ►  九月 ( 2 )
      • ►  七月 ( 2 )
      • ►  六月 ( 2 )
      • ►  五月 ( 2 )
      • ►  四月 ( 1 )
      • ►  三月 ( 1 )
      • ►  二月 ( 3 )
      • ►  一月 ( 3 )
    • ►  2018 ( 9 )
      • ►  十二月 ( 1 )
      • ►  十一月 ( 2 )
      • ►  十月 ( 1 )
      • ►  八月 ( 1 )
      • ►  七月 ( 1 )
      • ►  四月 ( 1 )
      • ►  一月 ( 2 )
    • ►  2017 ( 20 )
      • ►  十二月 ( 2 )
      • ►  十一月 ( 2 )
      • ►  十月 ( 1 )
      • ►  九月 ( 2 )
      • ►  八月 ( 1 )
      • ►  七月 ( 1 )
      • ►  六月 ( 1 )
      • ►  五月 ( 1 )
      • ►  四月 ( 3 )
      • ►  三月 ( 1 )
      • ►  二月 ( 2 )
      • ►  一月 ( 3 )
    • ►  2016 ( 29 )
      • ►  十二月 ( 3 )
      • ►  十一月 ( 3 )
      • ►  十月 ( 1 )
      • ►  九月 ( 1 )
      • ►  八月 ( 1 )
      • ►  七月 ( 3 )
      • ►  六月 ( 1 )
      • ►  五月 ( 4 )
      • ►  四月 ( 1 )
      • ►  三月 ( 3 )
      • ►  二月 ( 3 )
      • ►  一月 ( 5 )
    • ►  2015 ( 55 )
      • ►  十二月 ( 2 )
      • ►  十一月 ( 2 )
      • ►  十月 ( 2 )
      • ►  九月 ( 1 )
      • ►  八月 ( 3 )
      • ►  七月 ( 5 )
      • ►  六月 ( 4 )
      • ►  五月 ( 5 )
      • ►  四月 ( 7 )
      • ►  三月 ( 3 )
      • ►  二月 ( 5 )
      • ►  一月 ( 16 )
    • ►  2014 ( 68 )
      • ►  十二月 ( 6 )
      • ►  十一月 ( 10 )
      • ►  九月 ( 6 )
      • ►  八月 ( 8 )
      • ►  七月 ( 2 )
      • ►  六月 ( 4 )
      • ►  五月 ( 5 )
      • ►  四月 ( 9 )
      • ►  三月 ( 6 )
      • ►  二月 ( 6 )
      • ►  一月 ( 6 )
    • ►  2013 ( 51 )
      • ►  十二月 ( 3 )
      • ►  十一月 ( 16 )
      • ►  十月 ( 9 )
      • ►  九月 ( 4 )
      • ►  八月 ( 5 )
      • ►  七月 ( 1 )
      • ►  六月 ( 1 )
      • ►  五月 ( 1 )
      • ►  四月 ( 4 )
      • ►  三月 ( 3 )
      • ►  二月 ( 4 )
    • ►  2012 ( 42 )
      • ►  十二月 ( 3 )
      • ►  十一月 ( 7 )
      • ►  十月 ( 4 )
      • ►  九月 ( 7 )
      • ►  八月 ( 4 )
      • ►  七月 ( 1 )
      • ►  六月 ( 9 )
      • ►  五月 ( 2 )
      • ►  四月 ( 2 )
      • ►  三月 ( 1 )
      • ►  二月 ( 1 )
      • ►  一月 ( 1 )
    • ►  2011 ( 33 )
      • ►  十二月 ( 3 )
      • ►  十一月 ( 2 )
      • ►  十月 ( 1 )
      • ►  九月 ( 1 )
      • ►  八月 ( 2 )
      • ►  七月 ( 5 )
      • ►  六月 ( 1 )
      • ►  四月 ( 1 )
      • ►  三月 ( 2 )
      • ►  二月 ( 3 )
      • ►  一月 ( 12 )
    • ►  2010 ( 13 )
      • ►  十一月 ( 2 )
      • ►  九月 ( 3 )
      • ►  六月 ( 3 )
      • ►  五月 ( 1 )
      • ►  四月 ( 3 )
      • ►  三月 ( 1 )

    放廣告就是為了錢不然呢

    雖然點了也沒多少錢 不信你點看看

    搜尋此網誌

    馬der 還有廣告?

    Created with by BeautyTemplate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