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是孤獨? - 蔣勳的《孤獨六講》

3月 05, 2012





蔣勳 - 《孤獨六講》

這周末回南投去度假,陪舅舅,也陪太太把蔣勳的有聲書《孤獨六講》給聽完了,
雖然沒做什麼、沒買什麼、沒去哪裡,卻覺得這趟旅程滿載而歸。
蔣勳這《孤獨六講》中所謂的六講,講的就是:
情慾孤獨、倫理孤獨、革命孤獨、語言孤獨、思維孤獨。

一邊聽,一邊覺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學生時期,又變成了像學生一樣扮演聽課的角色,
而蔣勳給我們上了好棒、好充實的一課,覺得自己好像又多認識了一個很棒的老師。
這個主題中的「孤獨」兩個字,也許在大家認為是不好、或極其負面的字眼,
也許是因為,每個人都害怕孤獨。




但深入地去思考,也許在人群中,即使人與人之間如此的靠近,
我們卻還是會感到孤獨,究竟是為什麼?
孤獨或許是一種更接近心靈層面的東西,就如同蔣勳說,孤獨並沒有什麼不好,
孤獨其實是一種跟自己的對話,而我們從多種角度去看,才會真正的了解究竟孤獨是什麼。


其中,蔣勳提到革命的孤獨,提到了魯迅,
我們對於魯迅也許只是國文課本中的一個似曾相識的名字,似乎是個作家、革命先烈,
卻沒有太深刻的印象,蔣勳講到了他的故事,魯迅原本是學醫的,而他在學醫的那段時間,
看到戰爭紀錄片中,日本人殘忍的殺害中國人,旁邊圍觀的全是中國人,
讓他有了很大的感觸,覺得自己學醫,是要救人的身體,但在這戰爭中他看到的,
中國人更應該被拯救的,是他們的靈魂。
所以他最後放棄了學醫,去從事文學工作,因為他認為「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


蔣勳也提到了一個重點,所謂的孤獨即是個人,即是那個所謂的小我,
當我們都在歌頌著「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時候,到底有多少的小我被犧牲了,
或者被這個社會壓的喘不過氣來?如此的犧牲,最後成為了一個活得很不快樂的人,
對社會、或是這個世界是好的嗎?
他的想法是,其實每一個自我的完成,才能成就真正的大我。


讓我想到我好久以前曾經看過一本日本的小說「冰點」,
在講的即是一個家庭,為了維持那表面上的和平,不停的犧牲、奉獻,
甚至每個人為了掩蓋那些不堪,互相欺騙、隱瞞,其實本質上都是為了要完成那個大我,
但這樣的大我,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實質上卻已殘破不堪,真的是真正的大我嗎?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