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割喉案之後——

6月 06, 2015

寫在割喉案之後——
問自己兩個問題,死刑能解決什麼事?廢死能解決什麼事?
 
台灣社會第一個問題:認為廢死和死刑兩者只能選邊站。不要笑我在講廢話,不要笑我假裝沒有立場,我的立場只站在具有足夠說服力的那一方。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二分法的確是一個挑起社會對立的好方法。在過去政治風氣扭轉之前,我們一樣陷在藍綠框架裡,互相攻擊、跳不出去。再想想,除了戰藍綠還有什麼?戰南北、戰貧富、戰同婚跟反同、戰挺核跟反核…現在是又再度戰起廢死跟反廢死。


割喉案意外的又掀起死刑存廢的問題,而關於要站哪邊,說實在我現在還沒有答案。但是我唯一知道的是,不要急著選邊站。觀察這齣荒謬的社會大戲、多問自己幾個問題,或許你心中會慢慢浮現那個答案。我們都不是反廢死或廢死專家,但是我們能做的是提問。然後看能不能有人給出一個更好的解答。
 
這依舊是一個仇恨的社會。很多人過的不好,所以他們樂於看見別人比他更不好。台灣社會演然存在了一種仇恨的風氣「不管大錯小錯,你做錯事就該死!」我們再看今天上演的一場荒謬戲碼:割喉案受害者的頭七,對六名完全跟割喉案沒相干的犯人執行死刑。看那些該死的罪犯被處死,眾人看得爽,我心裡卻悶得慌。你也知道,這是殺雞儆猴,同時也是在演給你們看的。這六人本來就會處死,但是選在這時候讓他們死,只為了讓社會安定一下,沒錯,就是「一下」。
 
因為這些舉動解決了什麼事?或許只有一個,那一個就是安撫了社會大眾激動的情緒。但是有沒有根本的解決這些隨機殺人的社會問題?沒有。我們有沒有任何一個足夠理性且專業的體系想討論或研究這些問題的成因?國外諸如美國跟日本也發生不少隨機殺人的案件,而例如美國1999年的拜倫拜校園槍擊事件發生後,引發了什麼社會討論?是1.討論殺人的動機跟2.該如何避免悲劇發生!甚至成立了專門的調查小組深入研究和邀請各領域專家進行大型的會議討論。而我們呢?1.快點死一死不要告訴我兇手的背景故事或討論動機我不想知道 2.趕快對其他不相干的死刑犯執行死刑殺雞儆猴一下。
 
事實真的是這樣。從頭到尾誰討論過殺人的動機了?美國作家茱蒂皮考特還參考了拜倫拜校園槍擊事件寫了《事發的十九分鐘》試圖探討校園霸凌的成因和問題,我們卻是深怕同情兇手所以選擇什麼都不想知道。
 
廢死不廢死根本不是重點,我只想知道,為什麼這些事情社會永遠糾結的只有這人是不是該去死、快點死?在他被關起來的同時為什麼我們不探討這社會的根本發生了什麼問題?是教育?是社會結構?這個社會又怎麼創造出這樣的人的?
 
難道我們還要繼續糾結在這些罪犯說的話?記不記得鄭捷說「我就是想死,快點判我死刑。」難道我們就要趕快支持廢死來避免這種人?那當台南市割喉殺童案的主嫌曾文欽說「在台灣殺一、兩個人不會判死刑」我們又要變成死刑支持者了?最後我們在回顧一下割喉案龔重安說的:「無期徒刑或死刑皆可」,這下是不是要讓死刑支持者跟廢死支持者精神錯亂了?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