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作為意識和表象的世界》中片段紀錄和閒談

6月 01, 2019



正在閱讀叔本華的《作為意識和表象的世界》,在整理好一些想法前,我想把一些不錯的段落記錄下來。


『一個普通人總認為那直接地、直觀地認識了的「東西」,比抽象概念,比僅是想的「東西」更要有價值些。他認為經驗的認識勝於邏輯的認識。另外有些人的想法卻相反,這些人他們的生活中說得多,做得少 ;他們所經歷的,來自報紙書籍的多,來自現實世界的少;充其量,他們能蛻變為迂夫子和一些咬文嚼字的人。』
 
這段是出自於叔本華〈作為意識和表象的世界〉,有空我會把一長篇有點硬(但是絕對不會比叔本華這本硬)的想法整理出來分享一下裡面提的一些論述。其實上面那段的概念叔本華用了一個很好的比喻:直觀就像是航海家與無知水手的差別,前者藉海上地圖、羅盤、象限能準確認識航程,後者只看見波濤與天空。那麼事物到底是直觀、還是抽象概念重要?引述叔本華的話:「抽象認識的全部價值同樣也永遠只在它和直觀認識的對應關係上。」



『每當一個人由於某種原因而不知所措時,或是由於不幸而一蹶不振時,或是怒不可遏,或是躊躇不前時,他就正是以此表現了他發現事物之來不是如意料所及;因此也表現了他是謬誤的俘虜,沒有認識人生和世界,沒有知道無機的自然如何出於無心的偶合,有機的自然又如何出於意圖相反,存心不良,而寸寸步步在阻遏著每一個人的意識。因此,要麼是這個人沒有使用他的理性以求普遍地認識人生這種本來面目,或者也是他缺乏判斷力,他雖然認識了一般,卻不能在特殊中加以運用,因而具體事物之來常出其不意而使他不知所措。所以任何動人的歡愉之情都是謬誤,都是妄念;因為沒有一個已達成的願望能夠使人滿足,經久不衰,因為任何財產、任何幸福都只是偶然得來的,為期難定,隨即又會失去。任何痛苦都是由於這種妄念的幻滅而產生的。痛苦和妄念都以錯誤的認識為根源。所以歡愉和痛苦都不能接近智者,沒有什麼事故能擾亂智者的恬靜。』


—叔本華《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