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與理性

11月 22, 2021



所有人都是感性與理性並存的產物。當人偏好或為自己指認一種偏向時,代表他是不協調的。感性與理性的關係是相對而平等的,二者的絕對平衡非常重要。感性的本質是內在的,他表達了生命的感受及本能,是基於個體性的;理性的本質是外在的,他表達生命的目標與行動,是基於群體性的。

外在的理性一直都是由內在的感性驅動,從來不曾顛倒過。在一個看似理性的行動中,其本質終究是感性使然。但當一個人表現出感性,而動機卻是基於理性時,我們便會認為那是一種欺騙或演戲,因為他的感性並不是內心的忠實呈現,只是為了達到目的而做的一種演出。在政治跟商業行為中時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

當人自身的感性與理性得到協調,他的內外才能夠準確一致,因為他的感性與理性相互配合。但是要維持這樣的和諧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有的成長都在學習這種平衡,而這一切還要端看你對於自己有多了解。這世界上多數的人因為環境或個體遭遇,時常失去這種協調感,有的人表現更極端於感性,有的人表現更極端於理性。

極端於感性的人,服從自己內在的感受,聽憑他內心的聲音,卻也時常忽略科學或邏輯上的依據。人類之中最感性的東西莫過於嬰兒,誠實而單純,他們做得到越是成熟的大人越是做不到的事——難過就哭,快樂就笑。他們毫無邏輯,因此時常看起來笨拙、不善於應付生存。

極端於理性的人,服從於外在的行動與目標,善於運用邏輯及實證行事,卻不曾用心體驗生活或理解他人,時常忽略他人的感受,同時也不願面對自身內在的感受——他們不願於屈服這種幼稚、毫無根據的東西。他們認為只有可被驗證的、有邏輯的行動與思想才是具體的、更科學的。他們輕視僅僅憑藉感覺行事的人,但是自己卻又無法應付與時常抗拒內心的感覺。

人們認為自己能安住於其中一個面向,卻還是會感到匱乏與不完整。事實上,他們需要彼此。在愛情之中你時常會看見人們愛上與自己對立的另一種極端,其內在意義正是一種完整性的追求,就像柏拉圖《會飲篇》中敘述人們都在尋找自己被劈開的另一半似的。感性及理性一直都是相互需要的,而當人經由這樣的認識達到協調,他早已是完整的。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